漆黑的小道装上路灯,从此亮了起来;陈旧的健身器材焕然一新,锻炼的居民越来越多……通过“微更新”改造,四川北路街道新乡居民区点亮了群众的“微心愿”。
漆黑的小道亮了
立春过后,天气逐渐转暖,家住四川北路街道和平坊小区的方嘉模又新增了饭后散步的爱好。每天晚饭过后,她就约上三五邻居,来到离家不远处的川北绿地兜一圈。
(资料图)
这在以前,夜幕降临后,方嘉模极少出门。她说,最怕走夜路了。原来,从和平坊小区到川公路,再走上四川北路,方嘉模要穿过一条小道。原先,小道没有安装固定路灯,天黑后,路上一片漆黑。夜间出行的居民不敢在此通过,无奈只能绕远路。居民们对此也颇有微词。
冬天天黑得早,没有路灯,我们老年人都不敢出去,怕有什么闪失。别说老年人了,我们年纪轻的也不愿意从那里经过,每次只能打开手机手电,勉强靠那点光通过。
夜间出行非但不方便,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老人、孩子万一摔跤就不好了。
方嘉模曾在社区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退休后又发挥余热,担任了小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兼业委会副主任。对于大家反映的问题,她一边收集民意,一边通过“楼组自治议事”平台向居民区党总支提议,并且很快得到了支持。
2022年11月,在街道的支持下,新乡居民区党总支启用了服务群众经费,“微更新”改造工程启动。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改造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忠多次带领居委干部进行实地勘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召开住宅小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方案。
路灯安装后,小道亮了起来。
然而,小小一盏路灯,却关系到方方面面,比如涉及位置、线路等诸多因素,居民区党总支又请来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勘查,共同确认路灯安装方案。
“方案还充分吸取了附近居民的意见,并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不断优化更新。”张忠告诉记者,在选定路灯安装位置时,居委会请来施工方和居民代表组建了“智囊团”。住在附近的王老伯就是“智囊团”成员之一,他提出,路灯应该统一装在一侧,远离居民的窗户,这样就算彻夜亮灯也不会影响休息。最终,这个提议被吸纳进了方案。
在各方协作下,“微更新”改造工程三天内顺利完工。当看到曾经漆黑一片的道路变得灯火通明,居民们纷纷表示,“有了路灯,以后进出更安全,更方便了!”
家门口的健身点“回归”了
搭上这趟“微更新”改造班车的还有嘉杰国际广场的健身器材。原先的健身器材因年代久远,不仅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还存在安全隐患。久而久之,居民们便不再使用。
改造前
居民张老伯说:“以前老邻居们都喜欢在小花园里‘嘎嘎讪胡’,锻炼身体。自从健身器材损坏后,大家也都不聚了。”跟张老伯有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居民卢华良就是其中之一。卢华良是嘉杰国际小区的一名“楼长”,平时热心社区事务,他将大家希望更新体育健身器材的“微心愿”提了出来。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微心愿”很快得到了区体育局和街道的大力支持。在居委会实地走访和征询民意的基础上,改造方案几经修改,既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又结合了场地的实际情况。
七天后,一批崭新的健身器材出现在小区广场。除了原有的太空漫步机、揉推器等器械外,还增设了一处室外轨道式中国象棋。
改造后的健身器材
“从征询意见到改造完成,前后只花了7天!”张忠向记者透露,改造工程之所以能很快完工,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邀请了小区居民全过程参与。“例如,在民意征询阶段,有老年居民反映想在小区里下象棋,在拟方案时我们就吸纳了进去,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如今,新更换的健身器材已投入使用,小区广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近年来,四川北路街道通过开展“微心愿”活动,积极整合区域化资源优势,将一件件小事办到百姓的心坎里。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服务好居民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推动为民实事立项,在项目化工作中解决好居民的急难愁盼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