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己是唯一从事经济和交易活动的动物,但其实不然。自然界中存在着广泛的“生物市场”,其复杂程度也许不如人类,但规模之大却令人类的市场相形见绌。
(相关资料图)
是什么让人类成为人类?是我们不懈的好奇心吗?是我们对语言的使用吗?亦或是我们社会和交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协作性和复杂性吗?
经济学家可能还会从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我们倾向于建立并参与复杂的经济交换体系。“我们从来不曾看到过一只狗和另一只狗公平而慎重地用一块骨头交换另一块骨头,”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曾写道,“也从来不曾看到过哪种动物用它的手势和天生的叫声向另一种动物表示: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愿意用我这个换你那个。”
经济学家有时把人类称为“经济人”,因为我们有能力进行贸易交换,创造市场,对供求做出理性反应。但如果亚当•斯密错了呢?如果人类远不是唯一理性的经济参与者,而实际上甚至还没有某些动物那么理性呢?
猴子之间的互惠和利他主义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学院(UCLA business school)教授、行为经济学家Keith Chen在哈佛(Harvard)读研究生时就开始研究猴子。Chen和灵长类动物学家Marc Hauser共同进行的第一个猴子实验探索了互惠和利他主义。研究人员将两只绢毛猴放在不同的笼子里,让它们能看到彼此。他们给猴子A配备了一根杆子,可以把棉花糖放进猴子B的笼子里。
后来,Chen和Hauser开始验证了猴子B对猴子A是否友好。所谓的“友好”是通过猴子B是否会也会用杆子“回馈”给猴子A一个棉花糖来衡量的。结果发现它们还算友好——大约40%概率。相比之下,没有给同伴棉花糖的猴子只有7%的几率吃到棉花糖。对于绢毛猴来说,最重要的是:你为我做点好事,我也会为你做点好事。要是你什么都不为我做?那你也别想从我这里捞到好处。
然后他们对实验进行了升级,猴子A可以拉动杆子,把棉花糖同时给自己和猴子B。当猴子B把棉花糖看成是猴子A“自私行为”的副产品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在这种情况下,猴子B的“回馈”概率降低到了3%——甚至比猴子A不给它棉花糖还要少。
“一个真正的利他主义者和一个偶然的利他主义者,”Chen说,“猴子很聪明,能分辨得出来。”
这一区别确实足够令人惊讶,因为它看起来非常像人类在做经济决策时所做的事情。Chen想知道猴子们在经济决策的其他方面是否与人类相似。他教猴子们使用金属圈作为货币,然后测试它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遵循经济学的基本定律之一——需求定律。经济学家经常使用一种被称为一般显示性偏好公理(Generalized Axiom of Revealed Preferences ,GARP)的测试来评估人类的行为。用Chen的话说,这项测试将参数设定在被认为是“对价格冲击的理性反应”的行为上。Chen给猴子们做了测试。
“当我们测试僧帽猴对价格冲击的基本理性反应时,它们通过了GARP测试,就像你能测试的任何人一样,”Chen说,“事实上,我们观察到的僧帽猴的GARP测试结果,人们一般直到10岁或11岁左右才能通过。”
Chen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发现,猴子们甚至在禀赋效应( the endowment effect)等方面对人类表现出类似的非理性反应。
“每个月,我们都会被猴子们的老练程度震惊一下,”Chen说,“特别是在经济活动方面,但同时,它们看起来非理性和情绪化的微妙方式和人们完全一样。”
因此,Chen发现,僧帽猴一旦被教会使用金钱,就会像我们一样,在价格理论方面表现得理性,也会像我们一样在涉及禀赋效应时变得不那么理性。然而,所有这些研究都是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中进行的。所以,野生动物的经济活动会是什么样的呢?
狒狒们的竞争与合作
Ronald Noë是一位灵长类动物学家,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University of Strasbourg)担任了20年的教授。他从做Frans de Waal的研究生时代开始,就在荷兰Arnhem动物园观察黑猩猩了。
Noë对研究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合作很感兴趣。到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肯尼亚野外观察狒狒。在这些狒狒群体中,雄性领袖可以接近雌性,并把级别较低的雄性赶走。但Noë发现,地位较低的雄性可以联合起来挑战领袖的地位。如果地位低的雄性成功地赶走了地位高的雄性,它们就有一定的机会接近雌性。
但这一交易同样会带来问题——如果两只地位较低的雄性共同从领袖那里“偷走”一只雌性,那么一次只能有一只雄性与雌性交配。因此,我们不禁要问,这种合作是如何运作的呢?
当时,在生物学领域,有两种主要的合作理论。其中一个是“亲缘选择”,它包括帮助一个密切相关的个体,使你自己的基因更有可能被遗传下去。但是Noë观察到的狒狒之间并没有那么紧密的联系。
另一种理论叫做“互惠利他主义”——你帮我,我帮你。有点像Chen做过的猴子之间相互帮助吃棉花糖的实验。根据这一理论,等级较低的雄性应该在赶走雄性领袖后,轮流与雌性接触。如果狒狒之间不轮流与此行接触,那么你就会认为那些不经常接近雌性狒狒的狒狒会拒绝妥协。
在Noë研究的低等级狒狒中,最强大的狒狒被命名为Stu。Noë注意到,Stu比那些没有它那么强大的狒狒伴侣有更多的交配时间。尽管如此,其他狒狒继续与Stu结盟。Noë意识到互惠利他主义无法解释他所看到的行为。一定是别的什么东西。
原来,Stu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自己争取最好的交易。如果一只不那么强壮的狒狒不愿意给Stu更多的交配时间,Stu就会去找下一只狒狒。Stu可以在合作伙伴之间进行选择,有效地讨价还价,提高自己的合作价格。合作同伴选择——这是Noë提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Noë意识到自己所观察到的是一种经济交易。
他解释说:“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推动市场、推动交易、推动一切的因素,市场就是这么运作的。”
海洋中的交易市场
当Noë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时,他把这种情况称为“生物市场(biological market)”。只是在当时,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生物学家或大型生物学杂志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Noë的想法开始获得支持。生物学家Redouan Bshary是Noë的学生,他把这个想法扩展到灵长类动物之外。Bshary研究动物行为,在瑞士Neuchatel大学任教。他一开始和Noë一起做野外调查,但最终转向研究珊瑚礁。
一条小鱼引起了Bshary的注意,这种鱼就是裂唇鱼(cleaner wrasse),又被称为“医生鱼”,以吃其他鱼身上的寄生虫和死鳞而闻名。
每一条裂唇鱼都在珊瑚礁上的有特定的栖息点——有点像一条龙式的洗车服务——“客户鱼”会在它们最喜欢的栖息点排队向“医生”问诊。这些鱼每天有2000次清洁互动,一条“客户鱼”通常每天会拜访“医生”5到30次。
Bshary开始观察裂唇鱼与客户互动的模式。首先,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客户鱼。有些鱼的活动范围有限,只能接触到一条裂唇鱼,(Bshary称这些鱼为“居民鱼”客户)。然后是范围更广的鱼,它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清洁点”中进行选择。(Bshary称这些鱼为“游客鱼”客户。)
Bshary注意到,裂唇鱼能分辨出知道居民鱼和游客鱼——裂唇鱼提供的服务取决于谁是自己的客户。例如,它们可能会在为游客鱼服务时让居民鱼等待,因为它们知道,如果有一条游客鱼排队,后者可能会“用脚投票”,换一家“清洁站”。
Bshary说,“如果服务好,游客鱼很有可能会再次回到同一个清洁站进行清洁。如果服务很差,游客鱼就会选择到另一个清洁站去。”
裂唇鱼甚至为某些鱼提供一些特殊的服务,比如按摩。
这正是Bshary一直在寻找的现象。客户鱼选择它们的合作伙伴,而裂唇鱼则根据客户的不同提供有差异的服务。而且,正如经济学理论所预测的那样,有更多选择的客户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
到目前为止,Bshary已经花了20年的时间研究裂唇鱼。20年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长到能够说服他——以及他的动物行为学家同行们——这些动物明显地参与了人类认为是经济交易的活动。
不仅仅是狒狒和裂唇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市场行为广泛存在于动物之中。研究人员发现,胡蜂,甚至植物和真菌,都或多或少地是生物市场的参与者。当然,真菌与植物之间的营养交换还远不是我们人类所认为的市场——它们之间没有认知,或者至少没有我们所理解和承认的认知。一场交易之间不需要交易的意图就可以发生吗?那么伴随意图而来的所有情感呢?
Noë认为,这就是生物市场比人类市场更理性的原因。同时他还认为,我们思考得越多,我们的认知活动或决策能力就越强,我们就越有可能变得不那么理性。
“我认为,使用的认知机制越少,大脑的用处就越少,”Noë说,“如果你没有神经元,你在行为上比使用它们时更有可能变得非常理性。而当你使用大脑的时候,你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译者:喜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