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4月23日消息 褪去脏乱,留住质朴,让农村逐渐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诗和远方。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院子就是这样一个在基层治理中焕然一新的院坝。4月22日,“大国基理”网络主题宣传媒体团走进重庆荣昌,探访“小院+”的大作用。
(资料图)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三崇堂院子(央广网发 陈静摄)
农家小院有了新面貌
行走在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一股清新、生态、宜居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村口处的三崇堂小院,更是特别亮眼。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全市第一家院史馆、温馨的青村茶舍。
“我们这里有咖啡、有茶水,还可以做手工。”在小院里经营茶社的老板陈燕热情地招呼着媒体团的朋友,她说,自己是土生土长在小院里的人,也是第一个从城市回家创业的青年。这几年,村里变化特别大,农家院子有了新面貌。不仅仅是她,很多大学生也愿意留在这里。
青村茶舍里人来人往(央广网发 陈静摄)
青村茶舍老板陈燕正介绍小院新面貌(央广网发 陈静摄)
在三崇堂小院,陈燕还有另外两个身份,院落自治委员会的理事和“小院讲堂”志愿者,负责联络群众、调解矛盾和宣传党的新思想。
在荣昌,像三崇堂这样拥有自治委员会的小院就是“小院+”模式的缩影。
“小院+”的基层治理创新
“大家常在一起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效果倍增,凝聚力越来越强。”70多岁的党员吕金茂自豪地说。
“多亏了理事会帮我们调解,不然扯不完的皮。”说起小院的院长和理事,三崇堂的居民梁匍珍总是赞不绝口。
如今,“小院+阵地”“小院+课堂”“小院+机制”全面铺开,有效推动治理和教育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既激活了党员教育的“神经末梢”,又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体系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在荣昌区委组织部的牵引下,整合宣传、政法、民政等8个部门资源下沉到小院,与群众一道解决需求和难题,产生了积极效果,衍生出“小院讲堂”“小威送法”“美家美户·姐妹相助”等新内容。2021年,参与小院建设的部门拓展到14个,在完善创建指标、出台工作办法、健全小院评星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基础上,荣昌区将“新风小院”“小院讲堂”等整合升级为“小院+”品牌。
荣昌区建成各类示范小院200余个
截至目前,荣昌区已建成各类示范小院200余个、2个区级示范片,“小院+”做法入选第六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重庆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案例“二〇二二年十佳案例”。在“小院+”引领推动下,直接带动小院内377个在家党员、5000余个农户主动参与小院治理;1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54个村(社区)获评市级及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区2020、2021年度群众安全感调查分别达99.17%、99.7%,2021年荣昌区被表彰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陈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