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智联招聘发布《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围绕就业去向、就业期待、求职心态与行为、求职进展等维度,反映出不同学历、专业、毕业院校学子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去向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
(相关资料图)
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8.6%下降到13.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9.3%下降到4.9%。
分析发现,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比去年增加82万人。但据报道,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120万,比去年的124万并没有增加。因此,能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毕业生比例下降。加之,疫情放开后,学生求职更加顺畅,所以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去年升高。
另一方面,在影响应届生选择就业去向的因素中,就业压力、经济形势、所学专业为TOP3,分别为74.6%、57.9%、54.7%,较去年分别上升27个、22.3个、18.6个百分点,而院校背景、家庭经济状况、长辈意见等内部因素影响程度较低。可见,相较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主要原因,且影响程度仍在加大。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恢复期,在新的环境下,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及经济形势有更清晰的认知,更倾向于抓住现有工作机会,因此找工作的比例上升。同时,对传统单位就业的偏好加强,而对稳定性相对较低的自由职业偏好减弱。
高学历、双一流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
单位就业比例提升更明显
分学历、院校类型看,在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选择影响其就业去向的因素中,经济形势分别占比62.2%、64.1%,较总体分别高出4.3个、6.2个百分点。
在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分别为76.5%、67.8%,较总体分别高出18.9个、10.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国内外经济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更能体会就业竞争的激烈,对继续深造、自由职业的偏好下降,反而更珍惜当下的就业机会,单位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深造毕业生“文转码”意愿强
但“缺乏基础”是最大障碍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掌握数字技能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有优势,因此“文转码”成为热议的现象。我们面向继续深造的非数字专业毕业生,访问其在深造时是否会转向数字类专业。结果显示,14.9%选择转向数字类专业,18.1%不感兴趣,而67%的受访者表示感兴趣但缺乏基础无法胜任。可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毕业生“文转码”的意愿已非常强烈,但“缺乏基础”成为最大障碍。
二、就业期待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
国企仍是“香饽饽”
针对找工作的毕业生,调研其就业偏好。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经济恢复期,高校毕业生对经济形势的感知越来越明显,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择业意向的集中度有明显趋同,国企仍为首选。
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回升
对于企业规模的选择,今年中型企业仍为毕业生首选,占比48.6%,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5%,较去年高8.1个百分点,与21年持平。而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26.4%,较去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2022年上半年疫情严重,多数高校毕业生主动降低心理预期,选择小微企业就业的比例上升。今年疫情放开,经济进入恢复期,大家的信心有所恢复,因而毕业生对大企业的偏好有所回升。
对IT互联网热度依旧
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2023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的比例为25%,较去年小幅回升0.9个百分点,与21年基本持平;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占比为8.1%,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房地产/建筑、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分别为5.2%、5.5%,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2022年起互联网行业持续盘整,行业发展放缓,进入降本增效阶段,但其在行业规模、薪资待遇、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明显优势,因此应届生对互联网偏好依旧。此外,国家倡导制造业要向高端迈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政策扶持下,毕业生对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偏好也有明显提升。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
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青睐
对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占比均为30%,二、三线分别占比26.7%、10.2%,四线、五线占比则均不足2%。分学历来看,硕博毕业生对新一线的偏好更明显,占比40.5%,较偏好一线的占比高出9.2个百分点,且高于总体10.5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毕业生的首要偏好,一方面与一线城市产业疏解及其他扶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一线城市情结”减弱有关。而高学历人才对新一线的明显青睐,有助于弥补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人才差距,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求职心态与行为
疫情放开后
春季毕业生求职行为活跃
从开始求职的时间看,由于疫情影响,2023届毕业生在去年上半年和接近年底时求职比例较低,但在秋招季和春招季,求职比例明显高于2022届。尤其是疫情放开后,2023届毕业生快速行动,1月、2月开始求职的比例分别较去年高2.5个、4.5个百分点。截至调研,仅2.8%毕业生还未开始求职,较去年低1个百分点。平台数据显示,今年3月,应届生人均投递21次,比去年同期多3次。可见,疫情放开后,毕业生的求职行为非常积极。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关注点
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
从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看,薪酬福利仍是首要关注点,占比69.3%。稳定性的占比为40.7%,排名第二,较去年上升4.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与毕业生期望的企业类型及企业规模数据相吻合,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稳定性越来越成为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
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
行为更积极
从求职心态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紧迫感明显高于去年,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占比分别为29.6%、37.1%。其中硕博毕业生中,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的占比分别为38.3%、40.7%,较总体分别高8.7个、3.6个百分点。
从求职积极性来看,硕博毕业生投递的简历份数中,“50份以上”及“20-50份”分别占比47.3%、27.7%,较总体分别高12.4个、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求职行为也更积极。
工学专业对技术研发类岗位的
偏好持续提升
从期望求职岗位来看,工学专业毕业生对于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偏好近三年呈持续上升态势。2021-2023年,工学毕业生中,偏好技术类岗位的占比分别为39.5%、42.6%、45.7%,年均增长3.1个百分点,偏好研发岗位的占比分别为16.6%、17%、20.7%,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制造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企业渴求高端技术与研发人才。在新环境下,技术研发岗位的招聘需求增加、薪酬待遇提升,工学毕业生对该类岗位的偏好也在逐步提升。
招聘网站为主流求职方式
疫情放开后视频面试普及率仍在上升
2023届毕业生求职渠道中,选择招聘网站求职的占比87.4%,较去年小幅提升,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已成为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最主要渠道。
从可视化求职方式来看,使用视频面试的应届生占比72.6%,较去年上涨8.9个百分点。疫情后视频面试成为企业面试的主要方式,疫情解封以来,视频面试因效率更高、省时省力、跨越地域限制等优势,普及率仍在提升,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求职体验。
三、求职进展
截至4月中旬,50.4%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
比去年小幅上升
2023年春招季过半,据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50.4%已收获offer,较去年提升3.7个百分点,去年春招季疫情相对严重,许多企事业单位春招工作出现暂停或延后,毕业生求职进展受阻。而今年疫情放开企业招聘进程恢复,毕业生求职行为非常积极,因此offer获得率有提升。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
从求职毕业生的学历来看,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4.4%、56.7%,较总体分别高出4个、6.3个百分点;而本科求职毕业生中拿到offer 的比例为47.5%,较总体低2.9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一方面,白领岗位在招聘时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则偏好技术型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offer获得率较低。
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
offer进程均处劣势
从院校类型来看,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offer进程较慢。具体来看,双一流、专科院校求职毕业生中已取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8.9%、54.3%,较总体分别高出8.5个、3.9个百分点;而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48.5%、46.1%,较总体分别低1.9个、4.3个百分点,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低。
此外,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在面试机会上也处于劣势。研究数据显示,在认真投递的简历中,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比例仅为23.3%,而专科、普通一本、双一流院校分别为27.4%、25.4%、28.3%。可见普通二本毕业生求职时,一方面面临与优质高校毕业生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实用技能弱于专科生的劣势,加之本科生对于就业岗位期待较高,造成了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工学毕业生获得offer比例最高
人文学科进展较慢
从专业来看,工科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大,而人文学科专业获得offer的比例较低。具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更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制造相关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今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仅为41.3%,较总体低9.1个百分点。文科类毕业生因缺乏与市场需要相契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从事的岗位有限,就业渠道狭窄、竞争激烈导致获得offer的比例较低。
男生求职进展好于女生
且差距随学历升高而加大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7.6%、44.5%,相差13.1个百分点,男生整体高于女生。交叉学历来看,男女获得offer比例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更明显。今年求职的毕业生中,大专、本科、硕博学历获得offer 的比例,男女性别差异分别为1.8个、14.9个、21.2个百分点。可见男性的教育回报率明显大于女性,且随着学历的升高回报率差距越明显。
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
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
从院校及学历交叉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为50.5%,较双一流硕士(65.9%)低15.4个百分点,甚至较双一流本科毕业生(54.3%)低3.8个百分点。
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为追逐更高的学历,出现很多“逆向考研”人群。然而就调研数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毕业生较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并无明显优势,甚至会降低成功率。所谓“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追求硕士学历需有更周全的考虑。
工学、经管类专业深造回报率高
人文学科较低
分专业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offer进展,工学、经管类专业的深造回报率较高。工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为53.0%,而硕士毕业生则为70.9%,深造后offer比例提升17.9个百分点。同时经管类专业硕士毕业生较本科获得offer的比例提升了12.6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专业这一数据仅为5.2个百分点,深造回报率相对较低。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2023届求职毕业生对经济及就业形势有更清晰的认知。疫情放开后,毕业生求职积极性显著增加,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单位就业比例上升。就考研问题来看,发现“逆向考研”回报率不增反减,工学、经管类专业考研回报率较高,而人文社科专业回报率较低。随着毕业季的临近,仍未有明确就业去向的应届毕业生,应在求职规划的指引下,通过可视化求职等方式,积极的寻求更多就业机会,认真准备简历与面试技巧,突出自身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