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京山根据地民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开展冬学运动。1940年冬,边区首脑机关驻地一一京北的石板河乡、天宝胜乡、康龙乡一带率先兴办冬学,冬学形式分为三种:全日制、半日制、夜校,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春耕开始前。抗战时期,根据地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冬学,老百姓入冬学学习蔚然成风。京山的冬学开办早,范围广,深入人心,曾受到边区领导赞扬。边区党委宣传部长夏忠武在《两年来的文化教育工作》一文中说:“去年冬季号召冬学运动,京山、应城……等地办了很多,号召男女老幼前往读书。京山康龙乡地方,群众对此表现甚为积极,有一老太婆,夜间摸几里黑路,甚至落大雨,她还去学习的,其学习热情,可见一斑。”冬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字。冬学采用小学课本及自编的图文并茂的识字教材,对广大农民开展识字教育,学完一个冬季,大多能掌握约600个汉字,少数学得快的人能识近2000个汉字,读通《七七报》,有的还能写简短文章。二是了解时事,学习党的抗战方针政策。政府免费给冬学发给《论持久战》《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七七报》等材料,组织农民学习,让农民了解国际国内和边区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学习党的政策。三是学习生产知识。政府派专业人员到各校传播科学种田知识及其他实用技术,深受农民欢迎。京北与京钟在冬学运动中还推广了陕甘宁边区的夏陶然教学法,将冬学学员分类分组教学,种田的、做家务的、纺纱织布的分别编组学习,有针对性地教给实用知识。如南山冬学中,就有专门学习打算盘的冬学组,南山的妇女冬学组改进了老式织布机,改双手拋梭为单手拋,提高功效一倍多。冬学的教员主要有三个方面来源:一是请当地中、小学教师和私塾教师兼任;二是由当地地方干部兼任;三是采用“小先生”制,由中小学的优秀学生兼任。冬学教员们大多身兼数职,如京钟南山的石明先生,他既是县政府教育科科员,又是新民中学教师,还经常到大洪庙、邓刘台、杨家湾、傅家坡、王家冲等地冬学中巡回教学。一年一度的冬学运动,是根据地民众教育的成功尝试,它使老百姓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了解了党的政策和抗战形势,促进了农业生产,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标签: